拿到并不心儀的offer,是先湊合做著,還是拒掉、堅決找到滿意工作為止?日前,在2020屆、2021屆畢業生的求職就業階段,一場關于是否“將就”工作的討論,在網上引發熱議。
來自職場社交平臺脈脈的問答顯示,79%的受訪者表示,即使不滿意,也要先工作。其主要理由是:先謀生、再謀發展,在工作中發現新機會。另有21%的受訪者則堅持“不妥協”,直到找到好工作。主要原因在于,第一份工作的起點極為重要,換工作和換跑道的成本很高,不愿浪費生命。
官方數據顯示,2020年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約為874萬人,同比增加40萬人;2021年應屆畢業生人數約為900萬人。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,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壓力,求職心態也較往年有所不同。
在脈脈上,“疫情期間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,師兄師姐們,我應該怎么辦”的問答,引發5.2萬人點贊,5100余條回復,在投票中,79%的參與者,支持“先隨便找一份工作”;僅有21%的參考者,選擇“直到找到滿意的工作,死磕到底”。
另外,脈脈針對畢業生進行的調查顯示,關于“畢業生求職途徑”,在各平臺上投簡歷仍是畢業生找工作慣用的方式,占最高比例(87%);在職交平臺上展示自己位居第二(53%);熟人介紹為47%;結交HR/獵頭為34%。
“在選擇職業方向時,你會聽從誰的建議?”受訪者中,63%的人選擇聽從相關從業者的建議;師兄師姐和同學的建議(43%)位居第二;之后是行業專家(38%)、家人(37%)、老師(26%)。
今年10月,共青團中央、脈脈聯合發起“青年互助有‘位’來主題公益實踐活動”,首發版塊為“藍圈行動”,動員全社會職場青年,以師兄師姐的身份,幫助畢業生求職就業。關于是否“將就”的話題,便是藍圈行動中熱門討論的話題之一。截至目前,活動引發了12萬余人次的參與,1億人次的關注。
脈脈創始人兼CEO林凡表示,在充滿不確定性的2020年,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借助職場社交平臺打造個人職業形象,提前與行業內人士和企業進行高效連接,收獲職場機遇。此番“藍圈行動”,旨在助力畢業生與師兄師姐建立連接,更快更好地學習到職場經驗、專業知識、發現并抓住機遇,邁好職場生涯的第一步。